推广 热搜: 化学  高中  数学  初中  英语  小学 

金锁记故事梗概

   日期:2024-03-15     来源:www.mbmppp.com    浏览:345    
文章简介:《金锁记》是张爱玲1943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是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于1943年11月初次发表在《杂志》月刊上。

《金锁记》是张爱玲1943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是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它于1943年11月初次发表在《杂志》月刊上。次年年初,上海杂志社将《金锁记》网站收录在小说集《传奇》中出版。

金锁记故事梗概:

《金锁记》以民国后期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曹七巧在封建主义压迫下曲折而不幸的一生。曹七巧出身小商户,被她哥哥卖到姜家,嫁给了患有软骨病的二少爷。曹七巧的思想渐渐扭曲,最后亲手毁掉了自己一双儿女的幸福。这部作品既揭示了父权社会对女人的压迫,又揭示了在资金至上的环境下人性的弱点,显示了作家对世间人情,特别是对女人心理的深刻理解。在艺术特点上,小说综合运用了东西方多种手法,在深入用心理剖析的同时,将古典意象融入叙述中。

在《金锁记》问世之初,因为与当时主流思想有所差异,未被主流文学认可,却深受上海民众的喜欢,获得了较好的发行和销售量。1986年,伴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传奇》,张爱玲的小说初次得到主流文学界认同,“张爱玲热”兴起,网站收录于《传奇》的金锁记也得到了看重,被夏志清赞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进入21世纪后,有多部舞台剧、电视剧、戏曲由《金锁记》改编而成,围绕《金锁记》的研究论文也显著增加。

金锁记的成书背景:

1、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动荡的时期。历程了四年的“孤岛”时期和近四年的沦陷时期,很多进步作家隐姓埋名,远渡重洋,很多进步刊物被禁,文坛沉寂。但张爱玲不相信左翼文学的进步思想,也不想成为日本人和汪伪政府的政治工具,于是聚焦男女感情、平民生活,在萧条的文坛中立足。《金锁记》将视角聚焦于衰落士族的家庭琐事,以个人化的男女私情来对抗主流文学,力图形解析构斗争、离得远远的政治,恰恰在两方争斗之间获得了一席之地。

2、张爱玲的生活历程也深刻地影响了《金锁记》的创作。张爱玲的爸爸是封建遗少,妈妈受西方文化影响,几次出国,与张爱玲相处的时间极少。《金锁记》中作为妈妈的曹七巧,却亲手毁掉自己孩子的幸福,这种叫人绝望的母子关系,正是张爱玲心目中的“妈妈”形象的投射。

金锁记的艺术特点:

1、色彩运用

《金锁记》在人物形象、服装上运用了丰富的色彩语言,由此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还借用色彩来表现环境,给人带来美学冲击,同时起到暗示情节进步、隐喻社会背景有哪些用途。

2、纵横结构

小说从开头到曹七巧老公过世前,运用了横向结构,描写了丫鬟议论、妯娌斗嘴、哥嫂来访这几件事,在短期内将人物和矛盾集中展开在读者面前。曹七巧老公过世后,小说以纵向形式展开,根据事件进步的顺序先后描写了曹七巧对待季泽、长安、长白等的方法,资金成为曹七巧考量所有的规范,也构成了小说后半部分矛盾进步的主要动力。

3、陌生手法

小说中的陌生化语言改变了平时语言的用法习惯,给读者以新鲜感。作者在小说中很多运用比喻,使原本不有关的事物产生联系,导致了语言的陌生化。而曹七巧的形象颠覆了大众常见对于妈妈形象的认知,给读者脱离常规的陌生体验。

4、古典意象

在小说的开头及结尾处,作者用了不一样的月亮意象来表现前后人物的心理和所处环境的变化。而镜子的描写也多次出现,给人以虚幻之感,也代表着曹七巧人性的渐渐扭曲与迷失。故事中团扇颜色和图案的变化,也预示着主人公从受害者到加害者身份的转变。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